最新: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的通知及解读【文末附件】
- 国家卫健委官网 | 2021-02-03 17:23:50
第一条 为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发挥成本核算在医疗服务定价、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中的作用,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关于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医院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其他部门举办的医院参照执行。
第三条 医院成本是指医院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包括人力资源耗费,房屋及建筑物、设备、材料、产品等有形资产耗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耗费,以及其他耗费。
第四条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对其业务活动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分配,计算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等,并向有关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的活动。
(一)相关性原则。医院选择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分配成本、提供成本信息等应当与满足成本信息需求相关,有助于使用者依据成本信息作出评价或决策。
(二)真实性原则。医院应当以实际发生经济业务或事项为依据进行成本核算,确保成本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三)适应性原则。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应当与卫生健康行业特点、特定的成本信息需求相适应。
(四)及时性原则。医院应当及时收集、处理、传递和报告成本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及时作出评价或决策。
(五)可比性原则。相同行政区域内不同医院,或者同一医院不同时期,对相同或相似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和依据等应当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确保成本信息相互可比。
(六)重要性原则。医院选择成本核算对象、开展成本核算应当区分重要程度,对于重要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应当力求成本信息精确,对于非重要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可以适当简化核算。
(一)成本控制。医院应当完整、准确核算特定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揭示成本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以便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条件施加影响或管控,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期目标内。
(二)医疗服务定价。医院应当在统一核算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准确核算医疗服务成本,为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医疗服务相关价格或收费标准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绩效评价。医院应当设置与成本相关的绩效指标,衡量医院整体和内部各部门的运行效率、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政策项目资金实施效益。
第七条 医院可根据相关部门对成本信息的需求以及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周期,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编制成本报告,全面反映医院成本核算情况。原则上,成本核算周期应当与会计核算周期保持一致。
第八条 医院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财务会计数据为准进行成本核算,财务会计有关明细科目设置和辅助核算应当满足成本核算需要。
第十条 为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医院应当成立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承担成本核算工作的职能部门。
第十一条 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应当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财务、医保、物价、运营管理、医务、药剂、护理、信息、人事、后勤、设备、资产、病案统计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临床科室负责人。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议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方案及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解决成本核算相关问题,组织开展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控,制订相匹配的绩效考核方案,提升运营效率。
第十二条 承担成本核算的职能部门(以下简称“成本核算部门”)是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日常机构。医院根据规模和业务量大小设置成本核算岗位。成本核算部门主要职责是:制订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方案及相关工作制度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和方法,开展成本核算;按照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编制、报送成本报表;开展成本分析,提出成本控制建议,为医院决策与运营管理提供支持和参考。
第十三条 医院各部门均应当设立兼职成本核算员,按照成本核算要求,及时、完整报送本部门成本核算相关数据,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好本部门成本管理和控制。
(一)财务部门:各部门应发工资总额,邮电费、差旅费等在财务部门直接报销并应当计入各部门的费用;门诊和住院医疗收入明细数据。
(二)人事薪酬部门:各部门人员信息、待遇标准(包括职工薪酬、社会保障等)、考勤和人员变动情况。
(三)医保部门:与医保相关的工作量和费用。
(四)后勤部门:各部门水、电、气等能源耗用量及费用;相关部门物业、保安、保洁、配送、维修、食堂、洗衣、污水处理等工作量和服务费用。
(五)资产管理部门:各部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数量、使用分布与变动情况,设备折旧和维修保养、内部服务工作量和费用。
(六)物资管理部门:各部门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用量、存量和费用。
(七)药剂部门:各部门药品用量、存量和费用。
(八)供应室、血库、氧气站等部门:各部门实际领用或发生费用及内部服务工作量。
(九)病案统计部门:门诊、住院工作量,病案首页及成本核算相关数据。
(十)信息部门:负责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的开发与完善,并确保其与相关信息系统之间信息的统一与衔接,协助提供其他成本相关数据。
(十一)其他部门:其他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数据。
医院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提供成本核算数据的部门。
第十五条 按照成本核算的不同对象,可分为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成本。
第十六条 医院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成本核算口径设置成本项目,并对每个成本核算对象按照成本项目进行数据归集。成本项目是指将归集到成本核算对象的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反映成本构成的具体项目。医院成本项目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运行费用等7大类。
第十七条 成本项目核算数据应当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中 “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科目的有关明细科目数据保持衔接,并确保与财务报表数据的同源性和一致性。
(一)不属于医院成本核算范围的其他核算主体及经济活动发生的费用;
(二)在各类基金中列支的费用;
(三)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费用。
(一)按照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方式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直接成本:是指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费用,包括直接计入和计算计入的成本。
2.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应当由医院根据医疗服务业务特点,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或方法分配计入各个成本核算对象。
间接成本分配标准或方法一般遵循因果关系和受益原则,将资源耗费根据动因(工作量占比、耗用资源占比、收入占比等)分项目追溯或分配至相关的成本核算对象。
同一成本核算对象的间接成本分配标准或方法一旦确定,在各核算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动。
(二)按照成本属性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1.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范围内,成本总额相对固定,不受业务量变化影响的成本。
2.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相应比例变化的成本。
(三)按照资本流动性分为资本性成本和非资本性成本。
1.资本性成本:是指医院长期使用的,其经济寿命将经历多个会计年度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2.非资本性成本:是指某一会计年度内医院运营中发生的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运行费用。
(一)医疗业务成本是指医院业务科室开展医疗服务业务活动发生的各种耗费,不包括医院行政后勤类科室的耗费及财政项目拨款经费、非同级财政拨款项目经费和科教经费形成的各项费用。
医疗业务成本=临床服务类科室直接成本+医疗技术类科室直接成本+医疗辅助类科室直接成本
(二)医疗成本是指为开展医疗服务业务活动,医院各业务科室、行政后勤类科室发生的各种耗费,不包括财政项目拨款经费、非同级财政拨款项目经费和科教经费形成的各项费用。
医疗成本=医疗业务成本+行政后勤类科室成本
(三)医疗全成本是指为开展医疗服务业务活动,医院各部门发生的各种耗费,以及财政项目拨款经费、非同级财政拨款项目经费形成的各项费用。
(四)医院全成本是指医疗全成本的各种耗费,以及科教经费形成的各项费用、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其他费用等各项费用。
科室单元是指根据医院管理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设置的成本核算单元。例如消化病房、呼吸门诊、手术室、检验科、供应室、医务处等。主要用于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诊次成本核算、床日成本核算等。
服务单元是指以医院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内容类别为基础而设置的成本核算单元,例如重症监护、手术、药品、耗材等服务单元。服务单元根据功能可细化为病房服务单元、病理服务单元、检验服务单元、影像服务单元、诊断服务单元、治疗服务单元、麻醉服务单元、手术服务单元、药品供应服务单元、耗材供应服务单元等。主要用于病种成本核算、DRG成本核算等。
第二十二条 科室成本核算是指以科室为核算对象,按照一定流程和方法归集相关费用、计算科室成本的过程。科室成本核算的对象是按照医院管理需要设置的各类科室单元。
(一)临床服务类科室是指直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的科室。
(二)医疗技术类科室是指为临床服务类科室及患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科室。
(三)医疗辅助类科室是指服务于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为其提供动力、生产、加工、消毒等辅助服务的科室。
(四)行政后勤类科室是指除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之外,从事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科室。
(一)临床服务类科室设置的专业实验室或检查室,其发生的人员经费、房屋水电费等耗费若由所属临床科室承担,则该实验室或检查室的收入和成本计入所属临床科室。
(二)各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科室下设的办公室,其成本计入所属科室。
第二十五条 医院开展科室核算时,应当将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归集到科室单元。通过“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按照成本项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据此计算确定各科室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一)直接计入成本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能够直接计入到科室单元的费用。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以及其他运行费用中可以直接计入的费用。
(二)计算计入成本是指由于受计量条件所限无法直接计入到科室单元的费用。医院应当根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将需要计算计入的科室直接成本按照确定的标准进行分配,计算计入到相关科室单元。对于耗费较多的科室,医院可先行计算其成本,其余的耗费再采用人员、面积比例等作为分配参数,计算计入其他科室。
图片
注:①一级分摊;② 二级分摊;③三级分摊
具体步骤为:
(一)一级分摊:行政后勤类科室费用分摊。
将行政后勤类科室费用采用人员比例、工作量比重等分摊参数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并实行分项结转。
(二)二级分摊:医疗辅助类科室费用分摊。
将医疗辅助类科室费用采用收入比重、工作量比重、占用面积比重等分摊参数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并实行分项结转。
(三)三级分摊:医疗技术类科室费用分摊。
将医疗技术类科室费用采用收入比重等分摊参数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
第二十八条 诊次成本核算是指以诊次为核算对象,将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中,计算出诊次成本的过程。采用三级分摊后的临床门急诊科室总成本,计算出诊次成本。
全院平均诊次成本=(∑全院各门急诊科室成本)/全院总门急诊人次
某临床科室诊次成本=某临床科室门急诊成本/该临床科室门急诊人次
第二十九条 床日成本核算是指以床日为核算对象,将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住院床日中,计算出床日成本的过程。采用三级分摊后的临床住院科室总成本,计算出床日成本。
某临床科室实际占用床日成本=某临床住院科室成本/该临床住院科室实际占用床日数
第三十条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指以各科室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为对象,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计算出各项目单位成本的过程。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对象是指各地医疗服务价格主管部门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印发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不包括药品和可以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医疗服务项目应当执行国家规范的医疗服务项目名称和编码。
医院可结合实际探索适当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核算:
(一)划分作业。在梳理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业务流程基础上,将医疗服务过程划分为若干作业。各作业应当相对独立、不得重复,形成医院统一、规范的作业库。
(二)直接成本归集。将能够直接计入或者计算计入到某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直接归集到医疗服务项目。
(三)间接成本分摊。将无法直接计入或者计算计入到某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首先按照资源动因将其分配至受益的作业,再按照医疗服务项目消耗作业的原则,采用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至受益的医疗服务项目。
成本当量法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核算:
(一)选取代表项目。确定各科室单元典型项目作为代表项目,将其成本当量数设为“1”。
(二)计算科室单元的总当量值。
1.以代表项目单次操作的资源耗费为标准,将该科室单元当期完成的所有医疗服务项目单次操作的资源耗费分别与代表项目相比,得出每个项目的成本当量值。
2.每个项目的成本当量值乘以其操作数量,得出该项目的总成本当量值。
3.各项目总成本当量值累加得到该科室单元的成本当量总值。
(三)计算当量系数的单位成本。
当量系数的单位成本=(该科室单元当期总成本-药品成本-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成本)/该科室单元的成本当量总值
(四)计算项目单位成本。
项目单位成本=当量系数的单位成本×该项目的成本当量值
(一)收入分配系数法。将各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占科室单元总收入(不含药品收入和单独收费卫生材料收入)的比例作为分配成本的比例。
(二)操作时间分配系数法。将各医疗服务项目操作时间占科室单元总操作时间的比例作为分配成本的比例。
(三)工作量分配系数法。将各医疗服务项目工作量占科室单元总工作量的比例作为分配成本的比例。
(一)计算各个科室单元该医疗服务项目总成本。用该科室单元医疗服务项目的核算成本乘以其操作数量,得出该科室单元医疗服务项目总成本。
(二)计算医院内该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将各个科室单元该医疗服务项目总成本除以当期内该医疗服务项目操作总数,得到项目成本。
第三十六条 病种成本核算是指以病种为核算对象,按照一定流程和方法归集相关费用,计算病种成本的过程。医院开展的病种可参照临床路径和国家推荐病种的有关规定执行。
(一)自上而下法。自上而下法以成本核算单元成本为基础计算病种成本。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核算:
1.统计每名患者的药品和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费用,形成每名患者的药耗成本。
2.将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剔除所有计入患者的药品和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费用后,采用住院天数、诊疗时间等作为分配参数分摊到每名患者。
3.将步骤1和步骤2成本累加形成每名患者的病种成本。
4.将同病种患者归为一组,然后将组内每名患者的成本累加形成病种总成本,采用平均数等方法计算病种单位成本。
病种总成本=∑该病种每名患者成本
某病种单位成本=该病种总成本/该病种出院患者总数
(二)自下而上法。自下而上法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为基础计算病种成本。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核算:
1.将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药品成本、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成本对应到每名患者后,形成每名患者的病种成本。
某患者病种成本=∑(该患者核算期间内某医疗服务项目工作量×该医疗服务项目单位成本)+∑药品成本+∑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成本
2.将同病种患者归为一组,然后将组内每名患者的成本累加形成病种总成本,采用平均数等方法计算病种单位成本。
病种总成本=∑该病种每名患者成本
某病种单位成本=该病种总成本/该病种出院患者总数
(三)成本收入比法。成本收入比法以服务单元的收入和成本为基础计算病种成本,通过计算医院为患者提供的各服务单元的成本收入比值,利用该比值将患者层面的收入转换为成本。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核算:
1.计算各服务单元的成本收入比值。
某服务单元成本收入比=该服务单元成本/该服务单元收入
2.计算患者病种成本。
某患者病种成本=∑该患者某服务单元收入×该服务单元成本收入比
3.将同病种患者归为一组,然后将组内每名患者的成本累加形成病种总成本,采用平均数等方法计算病种单位成本。
病种总成本=∑该病种每名患者成本
某病种单位成本=该病种总成本/该病种出院患者总数
第三十八条 DRG成本核算是指以DRG组为核算对象,按照一定流程和方法归集相关费用计算DRG组成本的过程。
(一)自上而下法。自上而下法以成本核算单元成本为基础计算DRG组成本。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核算:
1.统计每名患者的药品和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费用,形成每名患者的药耗成本。
2.将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剔除所有计入患者的药品和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费用后,采用住院天数、诊疗时间等作为分配参数分摊到每名患者。
3.将步骤1和步骤2成本累加形成每名患者的成本。
4.将每名患者归入到相应的DRG组,然后将组内每名患者的成本累加形成该DRG组总成本,采用平均数等方法计算该DRG组单位成本。
DRG组总成本=∑该DRG组每名患者成本
某DRG组单位成本=该DRG组总成本/该DRG组出院患者总数
(二)自下而上法。自下而上法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基础计算DRG组成本。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核算:
1.将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药品成本、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成本对应到每名患者后,形成每名患者的成本。
某患者成本=∑(患者核算期间内某医疗服务项目工作量×该医疗服务项目单位成本)+∑药品成本+∑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成本
2.将每名患者归入到相应的DRG组,然后将组内每名患者的成本累加形成该DRG组总成本,采用平均数等方法计算该DRG组单位成本。
DRG组总成本=∑该DRG组每名患者成本
某DRG组单位成本=该DRG组总成本/该DRG组出院患者总数
(三)成本收入比法。成本收入比法以服务单元的收入和成本为基础计算DRG组成本,通过计算医院为患者提供的各服务单元的成本收入比值,利用该比值将患者层面的收入转换为成本。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核算:
1.计算各服务单元的成本收入比值。
某服务单元成本收入比=该服务单元成本/该服务单元收入
2.计算患者成本。
某患者成本=∑该患者某服务单元收入×该服务单元成本收入比
3.将每名患者归入到相应的DRG组,然后将组内每名患者的成本累加形成该DRG组总成本,采用平均数等方法计算该DRG组单位成本。
DRG组总成本=∑该DRG组每名患者成本
某DRG组单位成本=该DRG组总成本/该DRG组出院患者总数
第四十条 为保证成本信息质量,开展成本核算的医院应当按照要求定期形成成本报表和成本核算报告,并对成本核算结果和成本控制情况作出详细说明。医院应当按照月度或年度编制报表,也可以按照季度编制。成本报表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医院应当至少每年产出年度成本核算报告。
(一)按照使用者不同可分为对内报表和对外报表。对内报表指医院为满足内部管理需要而编制的成本报表;对外报表指医院按照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要求报送的成本报表。
(二)按照核算对象不同分为科室成本报表、诊次成本报表、床日成本报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报表、病种成本报表、DRG成本报表。科室成本报表主要包括直接成本表、全成本表、成本分摊汇总表等;诊次成本报表主要包括院级诊次成本构成表、科室诊次成本表等;床日成本报表主要包括院级床日成本构成表、科室床日成本表等;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报表主要包括项目成本汇总表、项目成本明细表等;病种成本报表主要包括病种成本明细表、病种成本构成明细表等;DRG成本报表主要包括DRG成本明细表、DRG成本构成明细表等。
第四十二条 医院要结合经济运行等相关信息,开展成本核算结果分析,重点分析成本构成、成本变动的影响因素,制订成本控制措施,提出改进建议。
(一)按照分析目的和要求不同,可分为全面分析、局部分析、专题分析等。
(二)按照指标比较方法不同,可分为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三)本量利分析:医院通过对保本点的研究分析,确定医疗服务正常开展所达到的保本点业务量和保本收入总额,反映出业务量与成本之间的变动关系。
第四十五条 本规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县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操作办法》(国卫办财务发〔2015〕39号)同时废止。
为规范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1〕4号),有关要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一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公立医院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与管理体系。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要求,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逐步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2019年财政部颁布《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财会〔2019〕25号)明确指出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及相关定义。在同年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中,同样对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作出明确要求。
二是当前公立医院业务活动及资金资产管理日益复杂,收支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压力不断加大,对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需求日益增加,亟需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工具和机制,满足内部成本控制、医疗服务定价、绩效评价等特定成本信息需求,促进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保障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主要内容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共十二章四十六条,主要内容包括:
(一)明确了公立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目的及适用范围。《规范》提出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目的是: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成本核算在医疗服务定价、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其他部门举办的医院参照执行。
(二)明确公立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会计基础及原则。《规范》要求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财务会计数据为准进行成本核算,财务会计有关明细科目设置和辅助核算应当满足成本核算需要。医院成本核算要遵循相关性、真实性、适应性、及时性、可比性、重要性原则。
(三)明确开展成本核算的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规范》提出医院要健全成本核算工作组织机构设置:一是应当成立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财务、医保、物价、运营管理、医务、药剂、护理、信息、人事、后勤、设备、资产、病案统计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临床科室负责人,负责统筹协调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二是要求医院明确承担成本核算的职能部门,并根据规模和业务量大小设置成本核算岗位,负责开展成本核算日常工作;三是提出医院各部门均要设立兼职成本核算员,负责做好本部门成本核算相关工作。
(四)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分类及核算方法。按照核算对象的不同,《规范》将成本核算分为6类,分别是科室成本核算、诊次成本核算、床日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成本核算。同时,《规范》对各类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在病种成本和DRG成本核算方法上采用了国际上较为常用的“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和“成本收入比法”。
(五)明确了成本项目及成本的分类。一是明确了成本核算数据归集的成本项目,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运行费用等7大类。二是按照成本核算的不同目的,医院的成本可分为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成本、医疗全成本和医院全成本。
(六)明确了成本核算单元的设置。《规范》明确医院成本核算单元应当按照科室单元和服务单元进行设置。成本核算单元是成本核算的基础,根据不同的核算目的和服务性质进行归集和分类。科室单元是指根据医院管理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设置的成本核算单元;服务单元是指以医院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内容类别为基础而设置的成本核算单元。
(七)明确了成本核算报表体系。《规范》按照科室、诊次、床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和DRG成本列示了医院成本核算报表。《规范》提出医院要按照要求定期形成成本报表和成本核算报告,并对成本核算结果和成本控制情况做出详细说明。医院应当至少每年产出年度成本核算报告。
(八)明确要求强化成本核算分析。《规范》提出医院要结合经济运行等相关信息,开展成本核算结果分析,重点分析成本构成、成本变动的影响因素,制订成本控制措施,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