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计师看财报 | 医院三类财务指标持续向好提示什么
- 河南省肿瘤医院总会计师 韩斌斌 健康报 | 2022-02-24 13:22:34
本期嘉宾:河南省肿瘤医院总会计师 韩斌斌
三类指标持续向好
2021年年末,我看了医院2017—2019年的财报,发现医院在没有新增资源、床位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三类财务指标明显持续向好。因疫情影响,2020—2021年数据暂未纳入此次分析。
一是人均工作量持续增长。其中人均门诊人次累计增长23%,人均出院人次累计增长23%,人均手术台次累计增长21%,人均床日数累计增长10%。
二是百元医疗收入成本持续下降。百元医疗收入成本指获得100元医疗收入消耗的成本,指标越低,说明成本管控越好,医院运行效率越高。该指标三年累计下降8%。
三是人均工资持续增长。该指标三年累计增长50%。
也就是说,医院在大幅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提升职工满意度、直接增加人力薪酬成本的情况下,运营效率指标和效益指标持续向好。这三类指标共同向好,是医院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但在很多情况下,属于“不可能三角”。
第一,增加三级医师组。对已聘任为副主任医师的青年骨干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的,让其担任三级医师组组长,由所在科室安排助手、调配床位。新上岗的医师组组长干事热情高,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活力。
第二,招募临床助理。由代理公司招募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作为医师组的工作助理,承担大量技术含量低的临床工作,比如问诊、书写电子病历等,让高年资医师从事复杂的医疗工作。临床助理薪酬待遇低,工作依从性好,他们的加入,让医师组能够很轻松地突破工作量“天花板”。
第三,改革绩效分配方案。按照技术难度、工作强度、资源消耗情况,给医疗项目科学赋值,制定新的绩效分配方案。新方案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引导科室主动管控成本。
应该说,这三个组合拳让医院的业务活动被激活、被管控,进而推动医院整体绩效产出的效率提升。
资源配置,合适就好。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应将岗位进行细分,梳理每类岗位的任职条件,根据条件选择人员。人岗相配,而不是高职低配,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人力是资源,不是成本。如果将人力当成成本,就会想着降低薪酬水平;如果将人力当成资源,就会想着如何有效加大投入,让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产出更多。
这三个原理的应用,在医院过去的运营中取得了好的成效,但我们不应该止步于此。将来,要在更多层面举一反三,使运营效率持续提升,财务指标持续向好。
目前,医院财务分析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导向性不够,不是“医院管理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而是“财务部门有什么就提供什么”。那么,一份大家愿意看且看得懂的财务分析,应包含哪些内容呢?
财务分析有两大作用:其一,支持决策。要让医院管理者看懂医院经济发展的脉络,对异常信息给予提醒,并给出建议。其二,提升素养。通过多次的数据解读和运营分析,让医院管理者理解运营活动、影响因素、财务数据三者之间的关系。运营活动包括业务活动和资源运动;影响因素包括外部政策、市场变化和内部管理措施;财务数据是运营活动的经济结果。
基于两大作用,财务分析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运营结果,包括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两类数据都涵盖总量、结构、效率、质量等方面。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医院发展得好不好,哪些方面发展比较好,哪些方面发展不够好。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从而做出客观评价。
第二,异动分析,要能够敏感地发现异常数据,并找出数据产生的原因。所谓异常数据,是指和同行相比、和历史相比出现异常的数据,以及不符合业务逻辑的数据。
比如,医院化验收入增长30%,不能简单地说业务量增长了30%,而是要分析导致业务量变化的原因是否可持续、可复制。但是,要避免用空泛的业务数据来解释财务数据。
第三,管理建议。要紧紧围绕第二部分异动分析,提出建议并落实到业务层面。现象千差万别,原因林林总总,但建议往往就是三个方面:提高能力,搭建平台,建立机制。
财务分析中最难的是差异分析。差异分析的本质是正确归因,找准影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做好差异分析可以借助两个路径:到异动发生的业务单元进行观察、访谈,看看发生了什么;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市场变化,以及医院采取的重大措施,这些事项一定会对运营带来影响,进而分析导致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
读懂财报透露的信息,着眼于价值创造
三类指标持续向好
2021年年末,我看了医院2017—2019年的财报,发现医院在没有新增资源、床位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三类财务指标明显持续向好。因疫情影响,2020—2021年数据暂未纳入此次分析。
一是人均工作量持续增长。其中人均门诊人次累计增长23%,人均出院人次累计增长23%,人均手术台次累计增长21%,人均床日数累计增长10%。
二是百元医疗收入成本持续下降。百元医疗收入成本指获得100元医疗收入消耗的成本,指标越低,说明成本管控越好,医院运行效率越高。该指标三年累计下降8%。
三是人均工资持续增长。该指标三年累计增长50%。
也就是说,医院在大幅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提升职工满意度、直接增加人力薪酬成本的情况下,运营效率指标和效益指标持续向好。这三类指标共同向好,是医院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但在很多情况下,属于“不可能三角”。
我们做对了什么
那么,医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使财务报告非常喜人?带着这些问题,财务团队牵头做了广泛的数据收集,到医务部、护理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进行调研。经过调研发现,这几年,医院通过顶层规划,多部门协同,充分激活了生产要素,进而提高了要素产出效率。第一,增加三级医师组。对已聘任为副主任医师的青年骨干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的,让其担任三级医师组组长,由所在科室安排助手、调配床位。新上岗的医师组组长干事热情高,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活力。
第二,招募临床助理。由代理公司招募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作为医师组的工作助理,承担大量技术含量低的临床工作,比如问诊、书写电子病历等,让高年资医师从事复杂的医疗工作。临床助理薪酬待遇低,工作依从性好,他们的加入,让医师组能够很轻松地突破工作量“天花板”。
第三,改革绩效分配方案。按照技术难度、工作强度、资源消耗情况,给医疗项目科学赋值,制定新的绩效分配方案。新方案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引导科室主动管控成本。
应该说,这三个组合拳让医院的业务活动被激活、被管控,进而推动医院整体绩效产出的效率提升。
带来哪些启发
成本管控,要从高处着眼。目前,医院成本管控有三重“境界”。第一重,节省开支。这种方法会让成本有所下降。第二重,优化流程。成本是随着业务开展、流程实施、资源投入形成的,对现有成本进行管控,砍掉不必要的环节,重置低效环节,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第三重,激活职工。通过少的经济投入、强化人文关怀、给予干事创业平台等措施,可以激发职工工作热情,进而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降低医院整体成本。站位越高,成本管控的效果越好。资源配置,合适就好。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应将岗位进行细分,梳理每类岗位的任职条件,根据条件选择人员。人岗相配,而不是高职低配,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人力是资源,不是成本。如果将人力当成成本,就会想着降低薪酬水平;如果将人力当成资源,就会想着如何有效加大投入,让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产出更多。
这三个原理的应用,在医院过去的运营中取得了好的成效,但我们不应该止步于此。将来,要在更多层面举一反三,使运营效率持续提升,财务指标持续向好。
财务分析要让人“愿意看、看得懂”
目前,医院财务分析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导向性不够,不是“医院管理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而是“财务部门有什么就提供什么”。那么,一份大家愿意看且看得懂的财务分析,应包含哪些内容呢?
财务分析有两大作用:其一,支持决策。要让医院管理者看懂医院经济发展的脉络,对异常信息给予提醒,并给出建议。其二,提升素养。通过多次的数据解读和运营分析,让医院管理者理解运营活动、影响因素、财务数据三者之间的关系。运营活动包括业务活动和资源运动;影响因素包括外部政策、市场变化和内部管理措施;财务数据是运营活动的经济结果。
基于两大作用,财务分析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运营结果,包括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两类数据都涵盖总量、结构、效率、质量等方面。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医院发展得好不好,哪些方面发展比较好,哪些方面发展不够好。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从而做出客观评价。
第二,异动分析,要能够敏感地发现异常数据,并找出数据产生的原因。所谓异常数据,是指和同行相比、和历史相比出现异常的数据,以及不符合业务逻辑的数据。
比如,医院化验收入增长30%,不能简单地说业务量增长了30%,而是要分析导致业务量变化的原因是否可持续、可复制。但是,要避免用空泛的业务数据来解释财务数据。
第三,管理建议。要紧紧围绕第二部分异动分析,提出建议并落实到业务层面。现象千差万别,原因林林总总,但建议往往就是三个方面:提高能力,搭建平台,建立机制。
财务分析中最难的是差异分析。差异分析的本质是正确归因,找准影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做好差异分析可以借助两个路径:到异动发生的业务单元进行观察、访谈,看看发生了什么;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市场变化,以及医院采取的重大措施,这些事项一定会对运营带来影响,进而分析导致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