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院如何夯实人才基石?这家医院仅用四招儿!
- 嵇岸,石元秀 县域卫生 | 2022-02-18 18:16:22
人才支撑,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此,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医院(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受尤其深刻。
龙马潭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沱江交汇处,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主城区。“区位优势凸显,经济发展提速,群众就医需求高了,但医院人才缺口相当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起前些年人才缺乏的窘迫,医院党委书记严家福颇有感慨。尽快解决人才短缺难题,既是他的心头之重,也是他的心头之痛。
2021年9月25日,龙马潭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胡兵教授正在进行一场高难度的POEM手术(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会场内,消化内镜科医护人员通过视频转播全程观摩,大家仔细学习手术操作,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得到充分解答。
手术结束后,患者家属激动不已,“真没想到,在华西医院排队半年都预约不上的专家,现在能到家门口做手术了!”
当天,医院还隆重举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镜中心胡兵专家团队帮扶单位”签约授牌仪式。胡兵教授与刘鹏院长签订《消化道早癌技术发展“一对一”带教协议》,并授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镜中心胡兵专家团队帮扶医院”。这是龙马潭区人民医院与华西医院合作、引才入院的又一重要举措。
“拔尖人才培养需要周期,引才入院立竿见影。能有华西医院这样的专家来坐诊机会难得。我们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严家福书记介绍,从2019年开始,医院加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远程网络医院开启合作之旅。之后,对接逐年紧密,由线上拓展到线下,由临时协调走向常态落实。同年,医院还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口腔协作专科门诊,附属口腔医院博士、硕士专家常驻医院坐诊,群众就地就能享受三甲专科医院口腔诊疗服务。
除了引入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的手术,解决区域内多发高发疾病也是医院关注的重点。“实践中我们发现,辖区内儿童保健基础薄弱,很多儿童得不到专业的生长发育评估和喂养指导,导致心理和生理发育偏离,而且治疗不及时、不合理,动辄几百公里的求医之路更是让家长们心焦犯愁。”刘鹏院长谈到,“我们借助合作机制,邀请华西二院儿童保健科知名专家吴康敏教授、小儿神经科兼康复医学科主任罗蓉教授每月定期来院坐诊,让辖区孩子就近就便享有专家级的儿科保健和治疗”。
2021年,华西5名专家来院坐诊、教学超过20次,举办大型义诊1次。专家坐诊制度将以往的病人“跑”转变为如今的专家“跑”,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下沉,辖区群众得到了实惠。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医院在引入专家坐诊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人才培养,努力实现变“输血”为“造血”。
每年毕业季,是医院固定的“寻才季”。医院提前计划、优化方式、统一流程,组织力量到成都、重庆等地及周边高校,宣传医院发展、介绍优惠政策、吸引招揽人才。医院人事科长胡艳介绍,“我们尽量扩大面对面交流的范围和机会,只要基本条件合适的,我们第一时间安排现场面试,做到‘秒’录取、‘秒’入职,为医院补充新鲜血液。”
参加在职培训是医院管理干部和医护人员的“硬任务”。医院与西南医科大学签订《能力提升协议》,每月邀请大学教授来院开展技术提升、科室管理等多方面培训,全面提升中层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医疗任务和防疫压力叠加,医护力量紧张的情况下,医院坚持每年安排医护人员到华西医院进修培训。医院还拿出专项经费统一租房,帮助他们免除经济负担。“2021年医院多方联系协调,先后组织28名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到北京协和、北医三院、西南医大附二院和重庆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三甲医院、重点高校学习。”严书记介绍,“医院所有中层领导干部,按照医疗质量、人事、劳资、后勤等不同专业类别,分批次安排参加华西医院专业培训,学习借鉴华西医院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标准。这些做法见效很快、反响很好。我们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护理队伍培训同样紧锣密鼓。护理部主任孔祥林介绍,“我们紧贴岗位需求,适应层级特点狠抓护理队伍培训,从理论学习、技能培训、骨干进修、专科培训等方面推进展开,就是要做到专科能力更专、综合素质更强。”
据了解,为了鼓励员工提升学历,医院还研究制定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管理规定》,从学费补助、绩效计算、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等方面明确措施办法,有效提升了人才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
专家团队在助力学科建设,为群众精心诊治的同时,也给医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成为胡兵专家团队的帮扶医院后,双方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消化内镜科建设高起点展开,参照国内一流内镜中心的模式,拥有国际尖端内镜设备和领先的影像信息系统软件。通过专题讲座、内镜操作演示、手把手传授、病例讨论等形式,专家团队每月一次带教指导,提高了科室建设起点和人才培养层次,科室日均检查和手术已达到 30 多例。
通过“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办法,使医院人才梯队和学科建设有了整体提升。目前,聘有三甲医院名誉主任4人,9名专家在省、市相关学术委员会任职,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正在逐步呈现。
龙马潭区人民医院的家底经费并不宽绰,但在人才培养上却舍得砸下“真金白银”。医院列出了人才待遇引进“清单”,将各类人才按照职称、学历、年龄、工作经历等区分四个档次,从安家费、市内购房补贴费、科研启动经费三个方面开出待遇条件。引进学科带头人或紧缺人才,最高可享受100万元。
除了“高开高走、明码标价”的有形物质条件,医院还高度关注情感需求。引进的学科带头人、紧缺人才或优秀骨干,医院同步落实正式事业编制;引进的本科生,排队进编时相较其他人享有优先机会。学科带头人和紧缺人才,进入医院高层次人才库,不仅享受专项津贴,还更多享有参与医院把脉支招、学科设计、规划发展等权利。对专心工作、潜心业务、成果突出的同志,医院及时进行宣扬表彰,营造“业务越精越光荣、贡献越大越吃香”的浓厚氛围,让人才名片亮起来、形象树起来、新局开起来。
重磅利好消息的接连出台,不仅增强了“龙医人”的身份感、归属感,而且激发了全体人员“共担发展重任、同享发展成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相比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更多人来医院工作,是看中了医院的发展空间和个人的发展机遇。对于这一点,龙马潭区人民医院深谙其中之道。
这几年,医院不断加大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就是要给大家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2021年,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后二甲”的提升让更多人看到发展机会。项目建设不断推进,5万平米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7万平米临港院区取得阶段性进展;介入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儿童病区、神经综合科建成投用;骨科、眼科顺利获批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外科、放射科已参评;东软盛世1.5T核磁共振、美国GE DSA先后投入使用……
“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成功搭建介入医学科团队,多个学科与省、市知名三甲医院、学院合作。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渐增强;龙马潭区超声质控中心、护理质控中心落户医院。”在全院年度总结大会上,刘鹏院长自豪地亮出学科建设成绩单。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医院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激发了很多人的创业热情。
“我当初就是看到医院发展的决心,领导的重视和优秀的提升平台,才从外地携家带口过来工作的。”神经综合科主任康慨毫不避讳地说,“DSA购置到位,医生和护士都去三甲医院参加专科培训,一切都准备好了,好像只等我施展拳脚一样,说实话我当时非常感动也信心满满,内心下定决心,一定将这个区域内首个介入中心打造好,造福群众!”
人才建设的高投入,换来的是医院整体建设快速发展的高回报。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医院门急诊人数同比增长19.33%,出院患者增长22.31%,手术台次增长17.74%,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66.31%,业务收入连续三年突破亿元大关。
医院在人才建设上思路清、方向准、力度大,不仅让医护队伍有了暖暖的依托,而且让辖区群众有了稳稳的“医靠”。
龙马潭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沱江交汇处,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主城区。“区位优势凸显,经济发展提速,群众就医需求高了,但医院人才缺口相当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起前些年人才缺乏的窘迫,医院党委书记严家福颇有感慨。尽快解决人才短缺难题,既是他的心头之重,也是他的心头之痛。
01引 才——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2021年9月25日,龙马潭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胡兵教授正在进行一场高难度的POEM手术(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会场内,消化内镜科医护人员通过视频转播全程观摩,大家仔细学习手术操作,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得到充分解答。
手术结束后,患者家属激动不已,“真没想到,在华西医院排队半年都预约不上的专家,现在能到家门口做手术了!”
当天,医院还隆重举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镜中心胡兵专家团队帮扶单位”签约授牌仪式。胡兵教授与刘鹏院长签订《消化道早癌技术发展“一对一”带教协议》,并授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镜中心胡兵专家团队帮扶医院”。这是龙马潭区人民医院与华西医院合作、引才入院的又一重要举措。
“拔尖人才培养需要周期,引才入院立竿见影。能有华西医院这样的专家来坐诊机会难得。我们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严家福书记介绍,从2019年开始,医院加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远程网络医院开启合作之旅。之后,对接逐年紧密,由线上拓展到线下,由临时协调走向常态落实。同年,医院还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口腔协作专科门诊,附属口腔医院博士、硕士专家常驻医院坐诊,群众就地就能享受三甲专科医院口腔诊疗服务。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龙马潭口腔门诊授牌
除了引入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的手术,解决区域内多发高发疾病也是医院关注的重点。“实践中我们发现,辖区内儿童保健基础薄弱,很多儿童得不到专业的生长发育评估和喂养指导,导致心理和生理发育偏离,而且治疗不及时、不合理,动辄几百公里的求医之路更是让家长们心焦犯愁。”刘鹏院长谈到,“我们借助合作机制,邀请华西二院儿童保健科知名专家吴康敏教授、小儿神经科兼康复医学科主任罗蓉教授每月定期来院坐诊,让辖区孩子就近就便享有专家级的儿科保健和治疗”。
胡兵专家团队授牌
2021年,华西5名专家来院坐诊、教学超过20次,举办大型义诊1次。专家坐诊制度将以往的病人“跑”转变为如今的专家“跑”,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下沉,辖区群众得到了实惠。
02育 才——从借势发力到固本培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医院在引入专家坐诊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人才培养,努力实现变“输血”为“造血”。
每年毕业季,是医院固定的“寻才季”。医院提前计划、优化方式、统一流程,组织力量到成都、重庆等地及周边高校,宣传医院发展、介绍优惠政策、吸引招揽人才。医院人事科长胡艳介绍,“我们尽量扩大面对面交流的范围和机会,只要基本条件合适的,我们第一时间安排现场面试,做到‘秒’录取、‘秒’入职,为医院补充新鲜血液。”
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专家何红晨博士现场教学
参加在职培训是医院管理干部和医护人员的“硬任务”。医院与西南医科大学签订《能力提升协议》,每月邀请大学教授来院开展技术提升、科室管理等多方面培训,全面提升中层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医疗任务和防疫压力叠加,医护力量紧张的情况下,医院坚持每年安排医护人员到华西医院进修培训。医院还拿出专项经费统一租房,帮助他们免除经济负担。“2021年医院多方联系协调,先后组织28名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到北京协和、北医三院、西南医大附二院和重庆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三甲医院、重点高校学习。”严书记介绍,“医院所有中层领导干部,按照医疗质量、人事、劳资、后勤等不同专业类别,分批次安排参加华西医院专业培训,学习借鉴华西医院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标准。这些做法见效很快、反响很好。我们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护理队伍培训同样紧锣密鼓。护理部主任孔祥林介绍,“我们紧贴岗位需求,适应层级特点狠抓护理队伍培训,从理论学习、技能培训、骨干进修、专科培训等方面推进展开,就是要做到专科能力更专、综合素质更强。”
据了解,为了鼓励员工提升学历,医院还研究制定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管理规定》,从学费补助、绩效计算、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等方面明确措施办法,有效提升了人才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
专家团队在助力学科建设,为群众精心诊治的同时,也给医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成为胡兵专家团队的帮扶医院后,双方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消化内镜科建设高起点展开,参照国内一流内镜中心的模式,拥有国际尖端内镜设备和领先的影像信息系统软件。通过专题讲座、内镜操作演示、手把手传授、病例讨论等形式,专家团队每月一次带教指导,提高了科室建设起点和人才培养层次,科室日均检查和手术已达到 30 多例。
通过“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办法,使医院人才梯队和学科建设有了整体提升。目前,聘有三甲医院名誉主任4人,9名专家在省、市相关学术委员会任职,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正在逐步呈现。
03护 才——从暖身工程到暖心工程
龙马潭区人民医院的家底经费并不宽绰,但在人才培养上却舍得砸下“真金白银”。医院列出了人才待遇引进“清单”,将各类人才按照职称、学历、年龄、工作经历等区分四个档次,从安家费、市内购房补贴费、科研启动经费三个方面开出待遇条件。引进学科带头人或紧缺人才,最高可享受100万元。
除了“高开高走、明码标价”的有形物质条件,医院还高度关注情感需求。引进的学科带头人、紧缺人才或优秀骨干,医院同步落实正式事业编制;引进的本科生,排队进编时相较其他人享有优先机会。学科带头人和紧缺人才,进入医院高层次人才库,不仅享受专项津贴,还更多享有参与医院把脉支招、学科设计、规划发展等权利。对专心工作、潜心业务、成果突出的同志,医院及时进行宣扬表彰,营造“业务越精越光荣、贡献越大越吃香”的浓厚氛围,让人才名片亮起来、形象树起来、新局开起来。
重磅利好消息的接连出台,不仅增强了“龙医人”的身份感、归属感,而且激发了全体人员“共担发展重任、同享发展成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04用 才——从搭建平台到提供舞台
相比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更多人来医院工作,是看中了医院的发展空间和个人的发展机遇。对于这一点,龙马潭区人民医院深谙其中之道。
磁共振启动
这几年,医院不断加大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就是要给大家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2021年,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后二甲”的提升让更多人看到发展机会。项目建设不断推进,5万平米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7万平米临港院区取得阶段性进展;介入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儿童病区、神经综合科建成投用;骨科、眼科顺利获批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外科、放射科已参评;东软盛世1.5T核磁共振、美国GE DSA先后投入使用……
“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成功搭建介入医学科团队,多个学科与省、市知名三甲医院、学院合作。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渐增强;龙马潭区超声质控中心、护理质控中心落户医院。”在全院年度总结大会上,刘鹏院长自豪地亮出学科建设成绩单。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医院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激发了很多人的创业热情。
“我当初就是看到医院发展的决心,领导的重视和优秀的提升平台,才从外地携家带口过来工作的。”神经综合科主任康慨毫不避讳地说,“DSA购置到位,医生和护士都去三甲医院参加专科培训,一切都准备好了,好像只等我施展拳脚一样,说实话我当时非常感动也信心满满,内心下定决心,一定将这个区域内首个介入中心打造好,造福群众!”
人才建设的高投入,换来的是医院整体建设快速发展的高回报。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医院门急诊人数同比增长19.33%,出院患者增长22.31%,手术台次增长17.74%,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66.31%,业务收入连续三年突破亿元大关。
医院在人才建设上思路清、方向准、力度大,不仅让医护队伍有了暖暖的依托,而且让辖区群众有了稳稳的“医靠”。